
距離 Westbrook 奪一屆MVP、連續兩季季度場均三雙僅三年,已恍如隔世。運動世界的時間流逝特別飛快格外無情。如今 Westbrook 乘火箭一季後離隊似成定局,是好時候談這話題人物。(尚在修練,只匆匆草寫,沒談或留空的地方就靠各位讀者補上)
– Knicks 和 Westbrook 互相適合。Knicks 需要一個具叫座力的當家球星,越有話題性越好。而 Westbrook 亦仍有上佳戰力,曾充分展示能以一己之力將球隊 (Thunder) 拉拔到 playoff contention 水平。
– Westbrook 在過去一季未停擺前 / 未受大腿傷困前,場均數據:得分27.5、籃板8.0、助攻7.0、盜球1.7、~47% 命中率,屬高水準。亦足證他適應 Rockets 系統的速度,不如坊間既有印象般緩慢。
– 德州狂人 Duo 長年 aggressively 實驗所積存的合約及球隊構成問題 — PJ Tucker 的過細合約、後衛氾濫、球員向心力不足等。
– Rockets 小球有意 overload slashy後衛,以提高攻速,讓對手無法調配如此多的guard defender。
Rockets 的後衛攻手有 Harden、Westbrook、Eric Gordon、Austin Rivers、Ben McLemore。要防守兩位 MVP 後衛已是大難事,還有接近正選實力的進攻後衛。使 Rockets 有強勁進攻爆發力、聯盟頂級得分力、飛快進攻節奏。
– 可是 Mike x Morey 的「Stats-inspired 籃球哲學」側重三分與零距離投籃。三分則是首要任務。但在萬人球場,冰冷球場空氣中,要維持火熱投射手感,並沒 Curry / Korver 等高強射手在鏡頭前表得那麼輕鬆 — 遠程投射差之毫釐極盡精妙。球員歷經訓練萬計小時,重覆修正、雕琢同一套動作,一天千球、年計數十萬球計,然後才顯得輕鬆平常。(否則這些移動炮台無法做億份之一以射術賺得年薪千萬計美金的人。)
– Rockets 過去一季沒成就更好成績,原因包括以下數個:
– Harden 不投 mid-range。不打中距離實屬不智,儼如自斷一臂,可是並非人人能做楊過,即使能做亦不等如值得做。
簡而言,Harden 若再度加入中距離這進攻手段,他的攻力會更超之前他數季 (即聯盟最高水平亦即世界最高水平)。中距離能開出更優質的三分投射機會,及切入機會 (詳見雷與箭末段)。
不擅三分的 Jimmy Butler 與三分能力不算頂尖的 Kawhi Leonard 也將球隊打到最高舞台。一個奪冠,一個力闖 Finals,皆超越外間預期許多。空檔中距離價值實在大於被緊貼防守的高難度三分。
– Harden 封印 mid-range 的同時,也是封印了從 long-two range step back 到三分區域這難以提防又高價值的一招。而 Harden 的中距離命中率不難維持在 55+% 這高水平。
– Westbrook 沒戒絕「意氣波」,仍投過多三分 (尤其受挑釁後) 。而他今季三分命中率僅有 2x%。這僅有 Charles Barkley 口中 “Keep the defense honest” 的效果。
可是防守者還是寧可放空由他射 — 慳體力,而且拉勻計屬有利的算計,同時凍結 Westbrook 衝擊籃底的攻力及蠻力。
– Close game 末段尤其是季後賽,勝負往往繫在一兩球 clutch shot。能否在關鍵時間投進一球、兩球 field goal 且能持續、恆常的做,就是 championship 隊伍與四強球隊的分野。
– D’Antoni 長於給予球員空間及自主權。他麾下出產多位頂級控衛是明證。他弱項是臨場 in-game adjustment,也弱於發展與打磨球員。例如 Isaiah Hartenstein、Bruno Caboclo 等年青球員皆有充足發展潛力。但罕見 D’Antoni 有心思打磨,也不見他在球賽多用年青球員讓他們在實戰中成長。
Letting players run free can only take Rockets so far.
反例是非常 “chur” 的熱火及熱火文化。
– Bruno Caboclo 被巴西球迷暱稱為「巴西 KD」— 身高手長非常的他確實矯健靈活、積極進取,也有優秀 work ethics (一大重點)。但當下他當然沒有 KD 的射術,不是 Bruno 很差,而是 KD 射術實在超凡,尤其以手掌超大手超長的球員而言。
Bruno 若加以栽培,實有可能成為 small ball 關鍵核心。比 PJ Tucker,甚至 Bam Adebayo 更優秀。PJ Tucker 不可能守住 AD,甚至守不住 Zion Williamson。
– 德州狂人 Duo 歷年實驗講求即效 — 希望球員有即戰力,球員配搭的效果要快速調配、快速測試。當年 Melo 歷經開季數場就被裁,CP3 跟 Harden 打到最後關頭,該個休季就被換走。
這些激進實驗大家或都記憶猶新。急速變陣節奏或令球員間的 synergy 沒充份展露,加上前述的缺乏球員發展問題,成了 Rockets 特有的風土問題。這也或是劍走偏鋒,追打強者的必要代價。
– Morey 和 D’Antoni 如今都出走東岸,恰巧都是 blue state,而 Texas 是個 deep red state。火箭解體,實驗告終,最逼切原因或繫於信念。
– 大眾球評 / 球迷多認定 Westbrook 是位不易相處、不肯跟隊友配合的「個人主義球員」。即使 OKC 舊隊友如 Steven Adams、Enes Kanter 等皆說 Westbrook 是「最佳隊友」、「Thunder 最好領袖」。即使在 Kevin Durant 出走 OKC 後,發現各不相干、互不阻礙的情況下 Westbrook 的分別遠比 KD 大 — 即代表當二人同隊合作時,Westbrook 所做的 compromise 可能也遠比 KD 大。可是,大家對球員 (以至對任何人) 若有既定印象,則再難有實質改變。而當媒體樂於以既有的角色 stereotypes 來敍述故事,印象就更牢不可破。
– 若有細心留意及觀察,會知道 Westbrook 為配合球隊其他主力成員,能 readily (甚或是 most readily) 作出球路變化以作配合。例如可留意去季他在 Rockets,尤其是季初、Bubble 前後,季後賽期間等時期的球賽 advanced stats,如 usage、shot chart、player tracking map 等。最能看出細緻不同當然還是靠踏實的 film study。可是,Westbrook 的 unwavering 自信及爭勝慾望有時會讓人誤會他狂妄、目中無人。部分球迷也傾向寧願相信無人有如此堅定的自信與爭勝心。
– 在 Westbrook 加盟之前,Rockets 一直欠缺一位能服球隊上下的 vocal leader。CP3 加盟初期算是,後期 Harden 認為 CP 有各種錯誤過失,那就不是。Harden 至今都無意做一個 vocal leader。但由去季 Los Angeles Clippers 的亂象,可看出隊中最強者不開口出聲指揮的局限與問題。
Harden 和 Kawhi Leonard、Derrick Rose 等在這方面相類近,不喜發聲作指揮,通常只默用場上實力作表達。但這時球隊向心力有顯著影響,尤其在球賽劣勢、clutch time的時候。看今個休季 Kawhi 還是要向老船員 Chris Paul 招手,不就是了解場內外指導言傳身教 / 提拔隊友 / 凝聚球隊力量的重要性。
– 題外:也有一類實力強,多說話但成不了高明球隊領袖的球員 — Dwight Howard、Kyrie Irving、Kevin Durant 等。做個高明的 vocal leader 殊非易事。
– Westbrook 受遠程投射能力所限,無法緊跟 Mike x Morey 的 3-point-heavy 戰略。在防守端也有諸多陋習 (過份賭博、over-help、走神不集中在自己對位的球員)。可是 small ball 不一定只能打三分三分三分,看 Heat 就明白這一點,下集詳述。
我仍以為,Rockets 這陣容比 Heat 有更高 ceiling,若能適度磨練、fine-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