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q 在五月曾說聯盟應該取消球季,理由是這球季狀況異常,即使贏出也不會得到尊重。

Orlando Bubble 開幕至今,卻看到球員競爭意欲好像不降反升,而且不少球員是以更精煉身段,或更熟練技巧來重開賽季 — 減磅的有Jokic、Harden、Marc Gasol 等,體態進步的有LeBron、PG、Kawhi、Porzingis、Luka、Andre Roberson、Mitchell 等,技術精進的有Kuzma (投射顯著進步)、Booker、Lonnie Walker、Gobert 等。

Giannis 則說這是最難贏的球季。對螢幕觀衆而言,球賽在各主場抑或在Bubble打,視覺上沒多大分別。

可是對球員,則有各樣微小而實質的種種不同:沒有away-from-team的時間 (和隊友相處時間更多、訓練時間或因而更多)、私人活動受限 (少了見親人朋友,也少了喝酒與夜蒲)、少了主客場之分、球場沒有觀衆 (因此更清靜能聽到各球員聲音、飛身救球更容易)、作賽場地就是訓練場地 (相比到客場作賽,在射得熟的場地及籃框,投射更順手更準;命中率或會因而比尋常賽季的數字要高些少)。

我認爲球迷或能見證競賽水平與強度特別高的季後賽,畢竟這是三個月不能離開的困獸鬥。


場上印着鮮明當眼、毫不含糊的大字 “Black Lives Matter” — 一直關注NBA的球迷或許不以爲然,不覺得這是大事,但這種程度的political engagement 是國際頂級運動聯盟所不曾見過 (曾有說唯一比NBA更熱衷於social activism的聯盟是WNBA),而港台澳馬運動迷則尚僅能想像本土版標語會是怎樣。

聯盟層面來說,今次爲勢所逼出的應變創意力,或令聯盟日後有更多破格的、progressive的變革 — 若連場地、賽程、賽制也能改,那就很多新奇事也可以做。例如in-season tournament、海外賽事、季後賽改革等等。


打完餘下八場常規賽後,衆球隊大概還是無法好好互相掌握。球員的體態和心境在三個多月休季時間可能已有大變,因而需要較長時間觀察認識。加上今季因爲疫情用上許多無先例的安排,誰登頂封王特別難估。

若要比較負責任地預測季後賽戰況,還應要觀察球員的狀態 (體力、長駐園區的心理狀況等)、球員戰術執行及默契 (長久沒有集體訓練難免影響)。

而若要不負責任地論高下優劣 — 現在Lakers、Clippers、Raptors、Bucks 特別出衆,而Rockets、Nuggets、Heat、Celtics、Mavericks、Pelicans 等皆有力左右大局。


Pelicans 值得特別留意,他們的核心年青力壯,並且看來尚有大量進步空間成長。除了Lonzo、Ingram、Zion 較注目的三位新星,Jaxson Hayes、Frank Jackson、Nickeil Alexander-Walker 等少將都具備可靠戰鬥力。年青的優勢是力大、不會累又回復快 (參考11-12 Thunder)。雖然這隊Pelicans 今季難拼進爭標之列,受陣容、領軍、經驗所限亦難在淘汰賽闖得深,但無包袱又躍躍欲試的少壯會是非常難纏又費力的對手。


Bubble 開幕至今,多位球員如LeBron、PG、CP、Marcus Smart、Tobias Harris、CJ McCollum等等選擇在記者問答時間提起一個名字: “Breonna Taylor”

在本賽季重啓之前,球員間掀起了討論 — 應否停賽來專心推動社會變革。當時支持停賽的如Kyrie 提出社會問題的迫切性,而反對停賽的則指出可以利用NBA 這個平台來作呼籲、號召,並以各種形式發揮影響力。而現在球員們say her name,對記者及廣大球迷時刻念Breonna Taylor 這名字,就是他們感到不得不做的必要義務。

消息指各隊已構思好如何在賽場傳遞政治訊息,據說不止有”Kaepernick式下跪”。


這個球季意想不到的地方可多,一波三折到現在,戰況難猜之餘,甚至連各位的球衣名字也尚未知。餘下時間怎樣開展,還只好拭目以待。


文章最先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