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didas的籃球鞋,將他們的必殺技Boost全部拿掉,即使是他們的頂級球星James Harden的新鞋,也放棄了Boost,改用了全新以極輕量做賣點的Lightstrike中底。去年帶領Trail Blazers殺入西岸決賽的Damian Lillard,其球鞋向來被視為「平、靚、正」,性價比高。他今年的專屬球鞋Dame 6,驚喜地同樣也採用了Lightstrike中底,但價格卻非常實惠,約$900港幣(非廣告:據說現在還瘋狂打折),即可穿上這個品牌新科技Lightstrike。那麼今次Dame 6又是否一如以往般,是雙「性價比」甚高的球鞋呢﹖極力誌為大家評測一下。
在評測之前,需有利益申報。由於疫情關係,香港的籃球場都關閉了,是次評測,主要是筆者平日的穿著及在不同場地作訓練時之紀錄,未有如過往般在正式球賽中穿上,因此今次不會為球鞋打上分數,改以筆者的主觀感受,各讀者可自行用作參考。

測試鞋款:Dame 6 GCA
測試場地:石屎地
尺寸:US10
一隻重量:約409克
特點:不對稱設計,極具潮流感,極輕量的Lightstrike中底

重量
Dame 6一隻約重409克,以重量來說,不過不失,但考慮到Lightstrike是以輕量作賣點,這就有點讓人失望。首雙使用Lightstrike技術的N3XT L3V3L,原本是高筒鞋的N3XT L3V3L,比起Dame 6還要輕。這主要原因,大概是因為Dame 6的鞋身結構相對較重,內裡有著不少填充物料,在保護性上算是很不錯,但也因此犧牲了部份重量。所以在重量這方面,算是打個和,不算突出,但也不致於不合格。

緩震
Lightstrike在緩震感覺上,還是比不上同品牌的Boost。相對Boost的柔軟及回彈,Lightstrike起初的回彈力沒有Boost來得好,也略嫌較「硬」。不過穿著一斷時間後,似乎「熱身」完後,會有更不錯的腳感。所以有意穿著來打籃球的朋友,不妨在上場前先著幾次,讓它「熱熱身」,這樣效果會更好。雖然比不上Boost,但緩震方面仍然是一雙合格有餘的籃球鞋。

包覆
Dame 6的包覆要寫得很小心。原因是今次測試的鞋款為「GCA」版,亦即加寬版,會被同號碼的鞋略大一點,特別是鞋頭位置。筆置向來主要穿著US10.5,但今次「GCA」版本較為寬大,所以改穿小了半號鞋的US10,包覆感非常之良好。鞋內有不少填充物作為保護,特別腳踝位置,確實有著很不錯的包覆感。但有一點是大家需要注意,就是GCA版的鞋頭會更寬,而剛好筆者的腳型,是前掌較大,因此穿上去非常合適。但一般鞋型的朋友,有可能會導致前掌空間過多而在鞋內有打滑的情況。Dame 6有GCA版,也有普通版,因此在選購時必需要注意。如果前腳跟筆者一樣較寬的朋友,可考慮選擇GCA版,並穿小半號至一號。若果是一般腳型的朋友,則應選擇普通版。大家挑選時務必要留意。

支撐
在重量方面有提及過,配備Lightstrike的Dame 6未能做到超輕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保護性上下了功夫。鞋裡腳踝位置有不錯的填充物作保護,鞋身網眼織布亦提供了一定強度。不過,今次測試只能在場上跑動,左右急停等都沒有太大問題,就是可惜沒有太多實戰機會,因此真實的支撐度,或者要待上戰場後才能得知。

抓地力
是次測試鞋款採用透明橡膠材質外底,配以魚骨紋路,抓地力非常出色。加速變向、左右橫移等,都有著非常好的抓地能力。不過這種材質的缺點,就是耐磨性不高,日子一久就很容而磨損。但單論抓地力,Dame 6確實出色。
總結
雖然Dame 6在重量方面有點失望,但綜合整體表現,依然出色。以他的價格及實戰能力來說,仍然是性價比極高的籃球鞋。不過要小心的是版本問題,必需留意是否GCA版本,並考慮是否要穿小半碼至一個碼。而且鞋頭較為寬闊,對於腳小的朋友來說,會有多餘的空間感,未必喜歡;但對於筆者這種前掌寬闊的人來說,則是非常合適,前掌位置剛好而又舒服。可惜是疫情關係,測試不算全面,唯有留待疫情過後,再上陣實測,方能知其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