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十一刀]

Paul Pierce 出席Matt Barnes 的 Podcast 節目 “All The Smoke”,說到他被刀刺的經歷 – 2000年在夜場外被刀刺11刀,其中一個傷口7吋深。 Pierce 說事發後兩年間,他都懼怕人多的地方所以絕不外出,每日都只留在家,以及到訓練或比賽場地,兩年日日如是。Pierce 說在籃球場的時間,他才能從惶恐中釋放,得以專注在籃球的各種技術細節中。

Pierce 的進攻步法是衆多NBA球員公認上乘,而那兩年日復日的訓練當然有功。Pierce 常常強調自己沒有強勁體能,就是要靠精巧步法來制勝。


[隔絕雜訊]

意外流出私密影片這種事對當事人困擾巨大,因爲其實際影響力確實巨大。對於一個舉國知名的人如Jamal Murray 尤甚,除了讓愛伴受輿論傷害的歉疚與不快,這事已確切影響了許多球迷對他的觀感 (或益或損),日後和任何人交集也會有這事兒作背景,而事件的性質總難免惹起細微而難以辯解的誤會 — 私密行徑被抽空語境地看,尤會讓腦筋封閉的衛道之士覺得突兀荒謬不可接受。

希望Murray 不受此事困擾而鬱悶含怨,反而能藉機奮進,練成block out all distractions (隔絕雜訊) 這重要本領,以至達成即使被討厭也不爲所動不受一絲影響的超然心態境界。若Murray 果真能衝破這難破的心障,他的實力境界會變得更開闊許多。


[Fluidity]

New Balance 用做運動用品的工廠來做口罩支援防疫工作,這種迅速adapt (適應) & pivot (轉軸) 的行徑,很呼應到NBA近年最當眼的風潮概念 — fluidity。

現世代,人類的行動力經由各種科技倍大,讓人世運行速度達人類存活數十萬年以來的最高速。高運行速度即是環境變化急劇,而要在萬變環境下維持穩定高水準,箇中關鍵就是fluidity,將自己形態化爲無形,將自己運動法度化爲無法。處身ultra-dynamic environment,比「以不變應萬變」更高明的,應是「以fluidity應萬變」 — 化身流體,接應無限變化。現代的海量環境訊息變異,讓光是追貼最新實際環境狀況也艱難之至,故若沒接通fluidity 的概念,定會感覺現世紛亂而disorienting。


[如水]

此處有講得深入精細的必要 — 因爲很多人以爲being fluid 純粹講求無形,以爲being fluid 並無狀態內容,即是全然空洞。而基於這個錯誤認知,他們便以爲只要精神空無、心無雜念即算是接通了be water 的行事哲學 (所以誤以爲預先訓練亦非必需)。

但武學哲人李小龍所提倡的 “be water” 其實是,先從根本完全理解人體運動的機理/搏擊打鬥的機理/自己身體表達力等等,然後萬法歸空,讓身體直覺作主,進入無預設、無特有形態、無特有動態的狀態,並以擊敗對手爲唯一實用目的。

理清了這些概念之後就會明白,be water 是需要準備功夫的,不是人人隨便臨時起意就做得來。要達成能應萬變的fluidity,先要透徹瞭解自己、整全明白運動與搏鬥的精髓,思想完全自由自主,精神堅定無畏,並大量深入而專精地鍛鍊身體機能,才有可能。

在這點之上,我們唯有對自己誠實:「準備功夫真的已經做好做足?」


[祈願]

KAT的父母感染武漢肺炎,誠心希望他們安好無恙;父母健康是子女最深祈願,希望KAT也安好。人世一切悲劇皆是人禍,而始作業者應當被認清。


文章最先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