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題介紹Kyle Korver 對於如何投射及如何訓練投射的鉅細無遺考究。
三分是籃球員可以動用的最高火力。Kyle Korver 正是這門手藝的specialist — 因爲他對投射動作的細緻考究,曾有記者稱他爲 “shot scientist” (投射科學家)。在現時NBA,以一招獨步賽場的球員名單定必包括Korver,他算是展示了只要投射夠準,一招足以應萬變。
在防守端,Korver 的站位、球路判斷表現不俗,亦算勤力積極,可是以3-D球員來說不算優異突出。如果不是有精妙射術,以他的肌力體格和運動能力,Korver 難以在聯盟與云云怪異級體能球員較勁。不以爆發力過人,不以高度/彈跳力凌駕人,Korver 發動攻擊要靠大量無球走動、好好運用單擋、策劃擺脫路線、耐心在空檔等待傳送並爲catch-and-shoot 作好準備、預視/洞悉空檔的位置和時機,等等技法。
今季Korver 打出的表現難以挑剔 — 現年39歲,本季至今投出41.5%三分命中率。平均每場投出4.1球,而場均上陣時間是16.7分鐘 — 今季投射三分球的頻密度,其實是他19年NBA生涯間第二高 (只有去季稍稍更高) 。
今季上陣時間不多,但每當上陣都一定起勁跑動。每分鐘平均跑動距離這項數據上,Korver 在第19個球季還是位列聯盟前茅 — 每分鐘跑413呎 (參考高輸出力射手CJ McCollum 一分鐘跑404呎)。僅有數位球員更勝Korver,都是年青射手,例如Tomas Satoransky、Tyler Herro、Doug McDermott 等。並非說每分鐘跑越多就越好 — 不同的球風、戰術、技術強項,跑動量需求都不同。對於個人突破能力不精銳的射手來說,無球跑動是製造出手機會的必要手段。
Korver 實證39歲還是可能在NBA立足、還能在賽場跟一衆年青人競跑爭勝 (今季NBA球員平均年齡26.0歲)。成功頑抗身體衰敗當然有賴高度認真且刻苦的訓練 — 那麼Korver 是如何訓練自己?
[ Misogi ]
Misogi (禊) 是源自日本神道的一個習俗,用意是洗潔身體、清淨心靈。武術流派合氣道特別強調Misogi 的訓練。Misogi 可以有不同的做法,重點是要將身心帶進一個清如澄空、亮若電光的純粹狀態。最廣爲人知的做法是寒冬時在瀑布低處站立,長時間受冷水衝擊。
Korver 在2013年首次做Misogi 的訓練,往後每年都會特別預留一日做Misogi — 他第一次所做的挑戰是乘立槳(paddle board) 划25英里 (約40.2公里)。挑戰開始未夠1分鐘,他就已經失平衡跌下,腳指受傷流血。90分鐘過後,感覺難受不堪。然後才意會到「我們決不會走回頭路,我們決不會停下來,所以現在應該如何好好划水呢?」

然後Korver 開始改善他的划水動作 — 「我開始分析划水這個簡單動作的每一個精細細節,來令(動作)完美。每當做出一下美滿的划水,就嘗試再次做出來,此後我就渾然投入在精進動作姿勢這個過程當中。 … 我專注於某一細節,划100下之後,那一個細節就不再感覺是一回事。反而感覺自然而然。 … 之後還有(發現)更精細的細節,發掘出一個接一個新細節。終於,我開始划得好,終於我不再覺得那麼累。」
Korver 認爲這次Misogi 非常重要 — 「探索完美划水動作這個體驗,對我射術有革命性影響。(我發覺)應該要運用同一精進概念在投射動作之上。」
[ 投射再教育 ]
Korver 從沒跟從過任何所謂投射導師(“shot doctor”) 學習投射。可他早幾年首度在一家運動科學及醫學研究所 (Peak Performance Project / P3) 指導下訓練,得了意想不到的重要進益。
P3 利用motion-capture 相機來記錄Korver 身體超過5,000點的動態,經分析發現他右膝、背部和手踭動作不妥當,所以易致傷患,而且動能傳導不佳,也發現Korver 沒有善用身體彈性來增加投射的力度/速度。當Korver 知道了動作問題的癥結,針對性訓練很快就見效。經過數年時間,Korver 的長久膝痛也好了。得到P3的分析及訓練助力,才有後來Korver 在Hawks 打出全明星級表現。
Korver 是因爲P3 的導師而開始做Misogi 訓練。除了立槳衝浪,Korver 還試過跟四名隊員在水中接力搬約36公斤的巨石,搬整整五公里。這種幾近故意折磨自己的訓練,Korver 認爲有其必要,特別是對於他孩子:「(做Misogi) 的緣故是 … 爲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認爲任何事情皆可能 — 如果你付出努力,任何事情皆可能。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怎樣呢?我們老了卻是倒轉過來 (反而不信無可不可),這樣並不健康。 … 當我年紀大了,我問自己『想自己只在角落等待spot-up投射嗎』、『想自己繼續精進技術嗎』、『想自己相信無可不可嗎』、『想自己安逸地原地踏步嗎』。(詰問完自己之後,我決定) 我會做Misogi,我明白自己爲何要做。」
Korver 在30歲迎來實力躍進,他認爲箇中的關鍵,除了P3的訓練和Misogi,還有妻子 — 「她一直是讓我穩定和踏實的力量。她是能量、智慧、友伴的泉源。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明顯 (她對我很重要),在我結婚那年,我球員生涯就開始轉好。」
[ Korver 投射習慣 ]
– 在球賽前的熱身時間,Korver 會一邊投射,一邊想出一兩項他認爲自己當日需要特別注意的投射事項,可能是接球的手法、出手點的高度。在球賽中,如果他接連投失,就會提醒自己想一想那兩項注意事項,以助調正動作、找回最適投射節奏。是Korver 多年深度鑽研投射然後歸結出的in-game adjustment 手段之一。
– Korver 訓練的時候不會一次投射很多球,他甚少單次投超過150球。因爲他認爲訓練時,應要模仿真正比賽中的起手 — 即是速度、強度、節奏都是game-like,而非在空檔安逸的無壓力投射。Korver 的投射訓練講求仿真實賽事強度,並模擬各式賽事場景/不同接球角度/防守壓力。
– 在球賽日,Korver 會用四節投射課來找投射節奏 — 早上的shoot-around,下午的shoot-around、賽前的熱身程序、跳球前的熱身。他說:「這比起一次過投出很多球更幫助我。並能找到所謂投射的節奏。 … 我想要追求完美。每日四次(追求完美),這是我試着做的事。」
– Korver 賽前熱身有一習俗,要連續投中10球罰球以及3球三分球,才會離開球場。Korver 通常會在10分鐘之內做好,只要前後不射失多於五球,多數不會超過9分鐘。
[ 20點投射清單 ]
Korver 有一份自創的20點投射清單,用作檢驗自己的投射動作,以及提醒自己做得不足之處。
「我不是每次出手都會做妥每一項。… 有一些東西,來得比較自然。另外一些,我會需要特意想着。當我投射時,這張清單是在我腦海深處,而我會感覺到我可能有一兩項沒有做好。而當我二十項都通通做好,那就代表找到了我的自然投射節奏。」
- Wide stance. 闊樁腳
- Exaggerated legs. 大幅度腿部動作
- Drop through heels. 以腳踭爲軸沉身
- Engage core. 核心肌肉群須運勁
- Slight bend at waist. 腰微曲
- Up strong. 使勁向上
- Elbow straight. 手肘成直線
- One hand. 單手投球
- Fingers spread. 手指分開
- Slight pause. 微微頓停
- Elbow up. 手踭朝上
- Land forward. 向前方降落
- See the top of the rim. 眼看籃框上方
- Ball on fingertips. 以指尖觸球
- Strong shot. 使勁出手
- Shoulders forward and relaxed. 肩膊前靠而鬆弛
- Ball and arm risen straight. 球手直線上升
- Hold the follow through. 定着投射後續動作
- Keep the release point high. 高出手點
- On turns, square shoulders. 轉向時,肩膊對正籃框
[ Korver 投射見解 ]
– 當你做好了投射姿勢的細節,盡量用盡各關節可施展的力量,三分線會感覺不這麼遠。
– 射得越多,就射得越好;所以年紀越大,射術應該越好。Korver 在2014-15球季的時候,說自己有個人歷來最佳射姿,比年青時都要好。而明顯他後來都一直在調整和進步。
– 表現穩定優異的射手就是好射手;射手的目標是要每次出手都動作一致。
[ 不停精進 ]
Korver 自我要求高,對自己非常嚴厲,他曾分析、批評過自己在Jazz (07-10球季) 的投射動作 — 他特別指出當時屈膝方式 (向內屈)、投射起手set point 位置 (放得過高浪費動能) 不盡理想。儘管Korver 對自己舊時的投射動作相當不滿,他那三年間總計三分命中率達40.6%的精英水平。他曾形容舊時的投射動作爲「噁心」、「馬虎」,爲此「對自己感到厭惡」。
他說自己每年都嘗試令投射動作更簡潔精練。在2015年的球季,當年Korver 生涯首次打進NBA All-Star之列,儘管季度投射表現是神怪級別的48.7%/49.2%/89.8%,當年他受訪時卻說:「我感覺自己還能精進。」
[ 補充資料 ]
– Korver 談論過Misogi 的個人經驗,影片按此
– “If you shoot it with all the leverage you have in your mechanics — using your legs and your technique — there’s a way to make a three-point shot feel like it’s not as far.”
– “To be a great shooter, to be a consistent shooter, which is what constitutes a great shooter — the goal is to make your shot exactly the same every single time.”
– “This is the best I’ve ever shot, for sure. … As you get older, you should just become a better shooter. You’ve shot more shots.”
– “She (Juliet Richardson) has been such a stabilizing and grounding force for me. She’s a source of strength, a source of wisdom, companionship. She’s my best friend. It is obvious, the year I got married my career started going that way.”
– “I saw some clips of me shooting in Utah. I was just like, ‘That’s gross.’ It was so sloppy, and I was so disgusted with myself.”
– “I feel like I can get better.”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