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Curry的簽名球鞋,不知不覺間已來到第7代。今次Curry 7,Under Armour可說是將旗下所有的技術都拿出來混合在一起。當中最大賣點,就是把HOVA及Micro G的緩震技術結合,放到Curry 7。到底這種結合能帶來什麼效果,球鞋的實戰性又如何﹖極力誌為大家評測一下。

測試鞋款:Curry 7「Sour Patch」亮綠色
測試場地:室內木板籃球場及室外石屎地街頭籃球場
尺寸:US10.5
一隻重量:約434克
特點:複合式避震技術,結合HOVA及Micro G
每項測試10分為滿分

重量:8/10
以低筒球鞋來說,434克算是合格,但再重一點的話,便會顯得過重了。這重量也較上一代的Curry 6為重,其中原因,可能是在鞋身加強了支撐,而支撐物料有著一定重量。因此Curry 7在重量方面,略扣分數。

緩震:8.5/10
Curry 7的最大賣點,就是採用Mirco G加HOVA的複合底緩震技術。HOVA放於中底,以增加緩震感。相對HOVA,Micro G感覺較硬及實在,但卻是反應回饋的良伴。二者放在一起,大概就是想把優點全都拿下。不過,筆者穿起上來,感覺鞋底較硬,雖然中底採用了HOVA,但緩震感沒有很大,顯然不及Curry 6的全HOVA。這大概是因為底下的Micro G作怪。不過,由於底部回彈力強,在場上能有著絕佳的反應及起動力,這讓球鞋搶回不少分數。因此,想選擇Curry 7的朋友,應該要考慮到底你想要一雙緩震感較佳的球鞋,還是要一雙反應較佳的球鞋。
值得注意的是,Mirco G有一特性,就是日子穿久了會變軟。這可說是「熱身」一種,基於測試時間沒有很長,所以不排除多穿數星期後,球鞋屆時會有更好的緩震感。

包覆:9/10
Curry 7依舊採用一體式設計,今次鞋身更為貼腳,鞋尖位置相對較窄,提供了非常不錯的包覆感。但亦因鞋身更為貼腳,因此建議有意購入的朋友,應該要親身試穿,不要單憑過往的鞋碼而購買。特別是腳前掌較寛闊的朋友,因為球鞋會有機會因太貼腳,加上包覆位置較堅硬,或會讓你有不適感,也有機會要買大半號的鞋。

支撐:9.5/10
今次Curry 7兩邊及鞋跟位置改用較堅硬物料,加上一大片的TPU,令球鞋的支撐力大大提高。但由於支撐物料堅硬,加上球鞋貼身,穿著時相對困難及花時間。相信隨著穿著時間及次數增加,球鞋變得相對軟時,會較易穿著。

抓地力:10/10
Stephen Curry不單是射手,他同樣具有切入的能力。而且他的射術高超之處,是能在一輪運球變向後急停快速投籃,因此對於球鞋抓地力的要求也相當之高。Curry 7內側為魚骨型抓紋,適合變向後的切入;外側採用大圓型的抓紋,適合Catch & Shoot,看得出絕對是為了Stephen Curry而設。球鞋的抓地力非常好,切入也給了很好多的助力。相信對一眾後衛球員,在抓地力方面,絕對是一雙滿分的球鞋。
總結:9/10
要評論Curry 7,或許要用上「奇怪」去形容。球鞋主打複合式的緩震技術,但在緩震方面卻未能帶來驚喜。反之在其他方面,如反應性、支撐、包覆及抓地力,卻帶來非常好的評價。筆者因而對於球鞋的賣點,變得有點「摸不著頭腦」,所以只好暫時以「奇怪」來形容。然而,球鞋整體來說,都有著不錯的實戰能力,特別適合能切能投的球員。球鞋最大的迷思,可能要待多穿數星期,看看Mirco G鬆軟後,是不是能為球鞋帶來更佳的緩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