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今年度已經正式開季,而今年的NBA2K相信大家已經玩了一段時間,以下是我們關於NBA2K20的深度評測:
對於hardcore 的籃球迷/籃球員,對2K最在意還是遊戲引擎的真實性。在這一方面,2K20無疑是達到了系列的頂峯 (當然,如果不是一代好過一代的話,那就絕對需要大力鞭撻)。其餘週邊的東西,很籠統的說,做得十分豐富、眩目,細緻到每個球員用上什麼頭飾、紋身也鉅細無遺 (誘人課金的細節也非常賣力,但遊玩目標清晰的話,不希望課金的是可以不理)。逼真程度的提升可以在以下數方面體現:
(一) 球員的控球
今集控球系統有重大改進,沒有了以往舊作的「罐頭招式」感覺,球員控球較自然流暢、動作也連貫而合理 — 不會站着無端不知從何發力而來的一個crossover。
而球員各種控球動作,都可以配上不同的動畫,加起來就能讓每個球員有不同的運球特色。若是蓋着球員的頭像,還是能認出他們是誰啊。遊戲中,Kyrie 控球就真的像Kyrie、Harden 就真的像真Harden。
就算在 “2KU” (教學模式) 單人在場上試驗各種控球,本身也非常有樂趣。
當大家在遊戲中做得出這些控球動作,會不會讓大家有額外動力在真實球場中練成這些招式呢 🙃 如果就算稍微有這樣的效果,也算是功德無量啊。
(二) 直觀操作
控球mechanics 的提升和更優秀的操作兩者是同時進步的。
如果是從未接觸過2K系列或是其他電子籃球遊戲的玩家,2K20 和前代相比,更加容易上手,操作更直覺化,動作和操控有更大關聯性。這個在運球的操作非常能體驗得到 (尤其是euro-step — 熟習之後,由這裏step去任何方向都覺得得心應手)。運球操作上手比前代簡單不少,這對於2K20作爲一個party game 很重要,不再需要向那些「遊戲盲」朋友三番四次費盡唇舌手抓手的去教授 (怒)。
而“2KU” 這個學習模式,也真的能有效助玩家瞭解各式操作,我在這個模式虛心學習了不短的時間,然後在連線對賽中使出學過的招式時,是真的頗有滿足感。
同時,2K20 作爲一個skill game,仍是有大量發揮空間。我作爲新手玩家,即使上2KU有好好用心學習,但對上高端gamer,真的力不從心。這個遊戲的skill ceiling 很高,不會玩一會兒就覺得無所追求要棄game。
(三) 球員的獨特球風
今集的badge 的效果十分顯著。”Quick Draw”、“Range Extender”、“Difficult Shots”、“Tireless Shooter” 這些造就高強射手。
而升級了“Worm”、“Pogo Stick“、 “Rebound Chaser” 就會非常感受到搶奪籃板能力大幅提升。(“Worm” 這個badge 命名向籃板王Dennis “Worm” Rodman 掙脫box out 的能力致敬)
這些badge 令各個球員顯出個人分別。若非有精細的遊戲引擎,球員會比較面譜化。中古時代的電子籃球遊戲,感覺球員就分幾大類,以及強與不強。
(四) A.I. 防守更佳
今集其中一個感受就是,當玩最高難度的時候,要在電腦身上得分真的不容易。當然要挑剔A.I. 的球商,還是可以,尤其是A.I. 隊友的。有時會看到A.I. 隊友做些不明所以的原地等待…
但我們都明白,籃球始終是一個極高複雜性的博弈,ever-dynamic 賽局中,光是場上就有十個腦袋不停運轉思考。
然而,當AI 真的做到有如現實逼真,那個時候,我們應該會有另一種的憂慮。但那就另一個話題了…
一些雜項:
-正如三國時代的歷史知識是由三國誌啓蒙。籃球場的英語詞彙絕對可以利用2K20 來學。除了學習運球,還學習語言啊。
-而不滿的地方當然有,間場的時候David Adridge 訪問球員時的生硬。部份球員的rating 有偏差,尤其令人不滿的是Derrick Rose、Lonzo Ball 被大幅低估。Ronnie2K 好好正視啊!
-仍然是市面上最好的籃球模擬遊戲。在市場上,2K20 還是未見對手,而且拋離很遠。只是當我們長久習慣了高水平,還是會希望有更好的。
小編:對於我來說,玩2K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深夜和數個隊友,開mic吹水、謾罵恥笑、一同渡過些難眠、沒趣的晚上。這些bromance 是撐下去的必要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