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DeMar DeRozan率先於今年暑期在Drew League曝光的第三代Kobe AD,是首款一體式鞋身設計的Kobe正代簽名鞋,同時還搭載了令人垂涎的超大Zoom Air,卻少了幾乎每款波鞋必備的「中底穩定片」,這樣的取捨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重 量(Weight):
右腳單腳重338克,無論拿在手中把玩、或穿在腳上實戰,皆能感受到它逼近頂級的重量表現。
抓地力(Traction):
Kobe AD外底採用半透明橡膠材質,全腳掌加入與Kobe AD NXT 360幾乎相同,由多向性凸起小單元所構成的紋路。
Kobe AD抓地性能大致表現穩定,特別喜歡它在全場空手跑位的表現,能應付時快時慢且需繞過隊友和對手的變向抓地表現,不過幾次帶球進攻需要急停,這類瞬間立即剎住的腳部動作,Kobe AD的表現則時好時壞,會出現偶發性的滑動。
我個人測試抓地力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沙塵」的影響,Kobe AD非常容易沾黏沙塵,且外底橡膠本身帶有些微黏性,很難在場邊透過簡單的擦拭去除,尤其在外側周圍的區域(本配色外底帶有紅色的前方區域),因為沒有小單元紋路加持,此處若沾黏了沙塵,即便一些簡單的腳步動作也會造成打滑。
另外,外底的耐用度也是一大問題,個人習慣新鞋會先到室內球場測試後,再前往室外球場測試。Kobe AD在首次室內球場測試後,即在後腳掌出現非常明顯的磨耗痕跡。
緩 震(Cushion):
這次Kobe AD的中底科技,除了外底後跟位置標示了「ZOOM」的字樣,其餘消息官方意外的保密到家。依照我個人測試下來的經驗與感覺,認為Kobe AD應該與前兩代Kobe A.D.、Kobe AD Mid相同,搭載全腳掌Lunarlon中底及後腳掌Zoom Air。
Lunarlon已多次用在Kobe的簽名鞋,整體略帶彈性的腳感且有不錯的緩震效果,但最亮眼的地方還是後腳掌的Zoom Air,雖然採下置式設計,但無論面積與厚度比起前兩年的版本都要更大(本配色可以清楚看到氣墊的面積與厚度),第一次穿著就能感受到豐盈飽滿的Zoom Air,對於整個後腳掌區域的緩震有非常大的加分作用。
反 應(Responsiveness):
為什麼我認為Kobe AD使用的是Lunarlon中底呢?因為Nike各式發泡中底帶有彈性又有反饋感的選項其實並不多,並且在測試反應性的同時,我也拿出Kobe AD Mid交叉比對,兩者前腳掌的腳感與反應幾乎如出一轍,中底厚度皆為偏厚的設計,貼地腳感較為一般,主要材質本身的彈性與反饋提供啟動時所需的反應速度。
包 覆(Lockdown):
Kobe AD鞋面使用了多種材質混搭,從腳趾頭區域開始分別為網眼布料、第一鞋帶孔的Composite Fiber、發泡材質與網布組成的鞋舌區域,以及鞋身兩側的麂皮。
做為首款採一體式鞋舌設計的Kobe正代簽名鞋,Kobe AD的穿脫十分方便,但材質選用過度偏向輕量化的影響,缺乏適度的泡棉填充物,造成腳趾前方的網布區域充滿了多餘空間,貼合程度不慎理想。
自從Kobe Bryant退休後的AD系列推出至今,EP版本與否(Enhanced Performance)的版型差異十分巨大。就以這次Kobe AD來舉例,如果是歐美等國家販售的一般版本(即鞋盒未寫EP的版本),我穿原尺寸的寬度些微偏緊,但長度偏長,腳趾區域的多餘空間顯得格外明顯,若改穿小半號,寬度則完全不合適;若是EP版本(鞋盒會註明),小半號的長度非常適合剛好,寬度甚至比非EP版的原尺寸還要來得寬。
因此除非是腳型非常窄長的鞋友,否則不建議入手歐美版(非EP)的Kobe AD,而其他腳型的鞋友則推薦挑選與Kobe AD Mid、Kobe AD NXT 360「EP版本」相同尺寸,完全不建議按照先前Kobe 1-11的尺寸挑選。
支 撐(Support):
如同前段【包覆】項目敘述,Kobe AD給我的感覺太過著重於輕量化設計,造成材質選用上犧牲了不少支撐強度。腳趾區域只有一層非常薄的網布,輕薄的程度可以輕易直接透過鞋面的凹凸形狀看出腳趾的位置,幾乎毫無支撐效果的網布區域,在急煞、急停跳投等動作時,導致腳趾往前滑動,頂到外底最前端的情況。至於鞋身兩側的麂皮與一體式鞋舌等材質的支撐強度也不算特別出色,唯一值得稱讚的只有第一鞋帶孔區域的Composite Fiber,是全鞋鞋面支撐強度最好的區域。
至於中底與外底部分,可說是Kobe AD的致命傷,雖然有小面積的Outrigger,卻移除了幾乎每雙籃球鞋必備的中底TPU穩定片(前代Kobe AD Mid配置了碳纖維穩定片),整雙鞋可以輕易的用雙手對折、左右扭動(類似擰毛巾的動作),等於中底的抗扭支撐只靠包覆在外的外底,提供最輕微的保護效果,也讓起跳後落地瞬間增加不安定的風險。
Kobe AD鞋領明顯是低筒的剪裁,左右兩側的僅有小面積以麂皮提供,不過前後向的貼合度還算不錯,且後跟配置了厚實的內襯泡棉以及雙層的後跟TPU穩定片(內藏式的面積較大,外層穩定片在本配色為金銅色)。
總 評(Overall):
今年度的Kobe AD,優缺點非常明顯,輕量、透氣、厚實面積又大的Zoom Air等優點,對於穿著舒適度有著莫大的加分效果。不過對於實戰籃球鞋所需的抓地力、支撐保護等與安全息息相關的幾項性能表現來說,老實說還有一段進步空間。本次特別延長評測時間,測試後,依然無法理解設計師移除中底穩定片,及鞋面薄型網布的用意。
Kobe AD,這個在Kobe Bryant退休後誕生的全新簽名鞋系列,看來目前僅Kobe AD Mid、Kobe AD NXT 360繼承了先前實戰性能強大的曼巴血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