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BA球星簽名鞋的低筒版本,難道性能永遠比不上高筒版本?只能淪為投籃練習用鞋或訓練用鞋嗎? LeBron 15 Low延續了優異的Battleknit鞋面、更改了中底,也修正了高筒版本的缺點,這次很有可能顛覆你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
重 量(Weight):
右腳單腳重392克,與LeBron 15高筒版本主要差異在鞋領高度、鞋帶孔數量(6→5)、氣墊配置。不過兩者重量差異並不大,原因在於LeBron 15 Low雖然減去了部分鞋領的材質,腳後跟卻多了一塊厚實的填充物,重量變動並不明顯。
抓地力(Traction):
LeBron 15 Low外底以立體三角形小單元所組成,類似「鞋釘」的紋路構造。高筒版本因為中底氣墊配置的關係,將外底分割成4個區塊;由於LeBron 15 Low中底配置變動,外底也隨之調整成未分割的一整片式。

LeBron 15 Low的「鞋釘」概念雖然與高筒版本相同,但紋路有些不一樣,比起橫向排列的高筒版本,低筒版更多以斜向(偏縱向)的紋路排列,也加強它在橫向移動、變向的抓地力表現。
兩種版本刻意在乾淨的室內木板場地急煞,皆不會產生任何與地面磨擦的聲響,這不代表抓地力很差,而是外底所用的材質並不易沾黏沙塵。整體來說,LeBron 15 Low的抓地力沒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未有亮眼的優點卻也沒發生太誇張的滑動狀況,且我認為LeBron 15 Low比起高筒版本的抓地力有小幅的進步,尤其是前腳掌區域的接觸地面面積增加和紋路排列改變,不過在急煞的表現仍有一段進步空間。
緩 震(Cushion):
沿用近幾年LeBron低筒簽名系列常用的標準配備──前腳掌Zoom Air搭配後腳掌的Max Air。
雖然中底不是採用LeBron 15高筒版的Zoom+Max氣墊配置,但比起近幾年LeBron 12、13與其低筒版本的氣墊縮減相比,個人認為已不算「減配」。LeBron 15高筒版本的Zoom+Max固然緩震效果頂尖,不過並不合適多數鞋友的打球方式。LeBron 15 Low雖然前腳掌是採下置式的扇形Zoom Air,卻意外的「有感」,無論減緩震度與回彈感都有Zoom Air該有的表現。
另外,後腳掌的Max Air面積也算非常大,外側單邊氣墊延伸到鞋身中段的位置,且Max Air整體的硬度也有調整,即便體重較輕的鞋友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反 應(Responsiveness):
即便LeBron 15 Low更改了中底配置方式,但與高筒版本相同的是──兩者的中底皆十分的厚實。雖然LeBron 15 Low前腳掌更改為下置式的Zoom Air,按照先前測試的經驗應可帶來較佳的貼地腳感,但LeBron 15 Low的Phylon中底厚度過於偏厚,加上具有一定厚度的OrthoLite鞋墊的雙重因素影響,造成穿著者會很明顯感到重心變高,甚至我個人感覺高過高筒版本,不利切入時的第一步啟動。
包 覆(Lockdown):
LeBron 15 Low鞋面材質是與高筒版本相同的「Battleknit」,以Nike招牌編織材質Flyknit但採加強厚度的方式編織而成,具有支撐強度卻又不會過硬。另外,全鞋採整片式的鞋套設計,搭配腳後跟的厚實填充物和鞋帶孔的Flywire,無論腳趾、腳背、腳後跟各處皆被鞋子滿滿包覆,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多餘空間。
自從Nike開始生產亞洲腳型的EP版本(Enhanced Performance),LeBron正代系列比起其他同品牌的簽名鞋款,尺寸變動幅度相對較小。建議腳型正常和偏瘦的鞋友,挑選小半號,長度與寬度會比較理想,但包覆性強的Battleknit可能會出顯壓迫腳背的狀況,如果是上述腳型且有腳背偏高困擾的鞋友建議改挑其他鞋款;至於腳型偏寬的鞋友,建議挑選原尺寸即可,LeBron系列一直鮮少有偏窄的問題,加上EP版本的前楦加寬設計,應可滿足多數寬腳掌鞋友的雙腳。
支 撐(Support):
Battleknit鞋面本身就擁有不錯的厚度,LeBron 15 Low另在靠近中底的外側鞋面,再以類似波紋的樣式加強鞋面強度。另外,比起高筒版本,LeBron 15 Low的鞋面要比高筒版本要稍微硬一些,推測是Battleknit下方的材質(內裡)有些微不同,也讓LeBron 15 Low鞋面支撐表現略勝高筒版本一些。
LeBron 15 Low在中底、外底的支撐設計同樣十分充足,中底「V」字形TPU穩定片加強足弓區域的抗扭轉支撐,且兩側中底Phylon向上延伸的設計能穩定的托住鞋內的雙腳。而最亮眼的部分則要看到前側外底面積不大的Outrigger,即便LeBron 15 Low擁有中底過於厚實、重心偏高的問題,但這樣的小設計可確保雙腳有充足的防側翻保護效果。
這是一款低筒版本的籃球鞋,直接明瞭的告訴你它的腳踝支撐表現並不好,不過我認為腳後跟阿基里斯腱位置的填充物有做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雖然左、右兩側的踝部幾乎沒有任何保護,至少靠著前、後向的包覆帶來少許的支撐效果。
總 評(Overall):
一直以來,我都不認為LeBron Low系列是合格的實戰籃球鞋,因為比起高筒版本它更改鞋面材質以及減少中底配置的問題層出不窮,沒有必要挑選緩震、支撐較差的版本,想省荷包的話,後面還有Soldier系列可以選購。
沒想到LeBron 15 Low令我徹底改觀,不僅修正了高筒版的防側翻、抓地力等問題,中底配置雖然直觀來說依然可稱為「減配」,卻在性能方面並未大打折扣,我認為這可視為合理的「改變」。當然,低筒籃球鞋的致命缺點短期內都不會改變,撇除這一點,LeBron 15 Low絕對是近期值得一試的好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