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BA聯盟裡僅次於LeBron James,擁有13代簽名鞋的Carmelo Anthony在今季正式畫下句點,不再推出新作品。消息一出不少鞋迷朋友都擔心已經一年半未推出新鞋的Chris Paul是否也面臨同樣命運?幸好,在球季尾聲時Jordan Brand終於推出了CP3.XI…
重 量(Weight):
右腳單隻鞋重389克,比起前幾代作品稍微重了些,除了多了顯眼的黏貼帶,鞋面前方及後跟都使用了大面積的人造皮質也是原因之一。
抓地力(Traction):
CP3.XI外底採用三段不同的紋路,基本上仍是以魚骨紋為主體,只是排列與刻紋方式略有差異。如同我多次提到,只要擁有魚骨紋路的球鞋,它的抓地力就有水準以上的保證。CP3.XI依然維持這良好的傳統,即便並非整個外底都擁有密集的紋路,僅在籃球運動最需要的前腳掌區域如此配置已十分足夠。
不過CP3.XI有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上述提到的前腳掌魚骨紋的間隙過於密集,使得沙塵很容易卡住、沾黏,抓地力會隨著穿著時間減弱(沙塵太多開始有滑動狀況),建議大約穿一個小時左右就需將外底擦拭一遍。
緩 震(Cushion):
等了好久,終於在CP3系列盼到了前、後腳掌Zoom Air,搭配全腳掌的Phylon中底。不再沿用前兩代CP3.IX、CP3.X前腳掌九宮格氣墊的緩震能力乏善可成,增加後腳掌氣墊增加平衡性,但CP3.XI的緩震表現卻沒有因此進步太多,推測可能本次的Zoom Air為下置式,在新鞋前幾次穿著除非很刻意的用腳跟踩踏,否則很難感覺到Zoom Air的存在,需經過一段時間「訓鞋」,才能稍微感覺到前腳掌Zoom Air的微弱回饋腳感。
反 應(Responsiveness):
首次穿上CP3.XI,立刻讓我回想起從前的CP3.VII,中底Phylon的厚度有些太過厚實,甚至讓人有種太厚的「踩高蹺」腳感,幾乎沒有貼地感可言,啟動時總有種「卡卡」、不順暢的感覺。
包 覆(Lockdown):
不僅中底的感覺很像第七代簽名鞋,連帶整個鞋型CP3.X也和CP3.VII十分神似,這次的“Home”配色的鞋面材質採前楦區域的人造皮質與包含鞋舌區域及後段的網眼布料的組合。
前方的部分由於是使用較具硬度的人造皮質,因此剛開始穿著不是那麼合腳,但隨著時間增加可改善此問題,而後段的網眼布料搭配鞋帶孔的條狀Flywire,整體中後段的貼合程度接近完美,沒有絲毫多餘空間令人非常滿意。
CP3.XI版型與前幾代差不多,由於前楦鞋面材質的緣故,造成兩側略顯偏窄,但我個人覺得對於尺寸的影響很小,一般與偏窄腳型的鞋友建議挑選原尺寸;至於腳型較寬的鞋友可直接考慮選大半號。
支 撐(Support):
由頗具硬度的人造皮質給予奔跑、切入時的腳趾區域所需要的支撐強度(目前市售另一款紅黑配色前楦材質為麂皮,保護度較差),鞋身中段雖然網眼布料本身的強度不足,但加入了鞋帶孔Flywire,從減少多餘空間加強貼合度來彌補鞋面強度問題。
至於CP3.XI最搶眼的設計──「黏貼帶」並沒有在性能上達到理想中的效果,因為黏貼帶的大面積設計和不具彈性的材質雙重影響,導致黏貼帶無法非常緊接鞋面,在接近鞋舌區域的位置會出現不小的空隙,也因為這樣黏貼帶僅有加強外側(飛人Logo處)的支撐效果,對於整體的包覆、鞋面支撐加分效果並不顯著。
CP3.XI在腳踝保護的設計上還算OK,鞋領的剪裁位置恰到好處,稍微覆蓋踝部卻又不會過高的設計,保有雙腳活動時的靈活性。後跟位置則有內藏式TPU加上外圍頗具硬度的人造皮質給予足夠的支撐效果,不過後跟「凸」字形的造型設計,會一直卡到我的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這種感覺即使換穿長襪也沒有改善,建議鞋友試穿時務必留意此問題。
總 評(Overall):
以實戰角度來看,CP3.XI整體而言挑不出太致命的缺點,換句話說,它也讓人找不到驚艷的優點。經過近兩年的等待,結果Jordan Brand推出的是一雙充滿Old School風格的鞋,無論設計和科技都毫無創新,唯一稱得上亮點的黏貼帶卻在實測表現猶如「花瓶」一般。如果是為了打造這樣「為出而出」的簽名鞋,倒不如延續Carmelo Anthony的Melo系列,至少還能靠實戰表現讓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