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打籃球,十之四五會遇到一個可怕的情況——所有球場比人book哂。
這種心灰意次的時候,通常會講同一個爛笑話:「LeBron嚟到香港,咪又係比book場友收皮,廢柴!『啊有場紙架我地,麻煩清場丫阿邦。』」
我剛好從事某份兼職,讓我有機會認識不少愛好籃球的人,有的純粹喜歡打籃球,有的是從事籃球相關的職業。而他們幾乎都認爲在香港與運動相關的活動,最大難度都是場地。總是沒有場地。
年輕時候會覺得,這些人把街場都訂滿,非常自私。但,成長未必會令人成熟增長,但有一樣東西近近必然會隨年歲變多,就是對別人處境/身份/視覺的認知。簡單來說,就是體諒他人的能力會好一點點。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會有所體會,就是人大了,經歷過不同的身份角色,就會有更多的領會。
現在年紀大了,不免更能理解年紀大了的人的心情及想法。一個月才可能一次九星連珠約齊人,就好時間推掉所有工作、家人、子女等各種責任。所以這班「中佬」當然覺得不容有失,自必然要「Book好個靚場」,然後跟老友們放鬆放空一下,在球場上忘卻生活上種種煩囂繁瑣。
但在香港,始終因為土地問題(其實當然是人為/政策問題),令想打籃球的中佬及年青力壯的年輕波牛,不能樂也融融地一起打籃球。
只想說,其實是不是有個可能性——多開球場,讓大家都有空問打球。
筆名:放低一蚊跟機
作者簡介:鐘意打波同打機嘅香港中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