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鞋款─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5 Low “Home Away From Home”】
【測試鞋款─adidas Crazylight Boost 2.5 Low “Home Away From Home”】

 

Houston Rockets當家球星James Harden及Minnesota Timberwolves狀元爺Andrew Wiggins共同代言的adidas頂級團隊鞋款─Crazylight Boost 2.5 Low,骨幹承襲前代Crazylight Boost 2015,藉由重新的外觀設計進行性能提升的小改款作品。Kicks Review Center本次以比較的角度來檢視新版本的Crazylight Boost是否比2015版更為優秀。

 
 
 
重 量(Weight):

Crazylight Boost 2.5 Low及前作Crazylight Boost 2015鞋面皆使用Primeknit,但為了改善包覆而增加鞋舌、踝部填充物的使用量,重量比起Crazylight Boost 2015增加大約10%(同尺寸之2015低筒344克、黏貼帶版本353克),雖然「瘋狂輕」已非鞋子的賣點,但Crazylight Boost 2.5 Low單腳約莫377克的重量表現並不算太差。
 

尺寸US8.5右腳重量為377克
尺寸US8.5右腳重量為377克

 
 
 
抓地力(Traction):

外底樣式、紋路與Crazylight Boost 2015完全相同,它的抓地力並不會讓你特別讚許或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不是「隨煞即停」的傲人表現,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抓地力有任何不足,在各場地測試過程均未出現滑動情形。本配色外底全面使用半透明橡膠材質(俗稱冰底、水晶底),沙塵沾黏問題卻意外的非常輕微,一般常見的因長時間穿著而導致的抓地力減弱問題並不明顯。
 
半透明橡膠外底襯托代表Wiggins家鄉的楓葉圖案
半透明橡膠外底襯托代表Wiggins家鄉的楓葉圖案

 
 
 
緩 震(Cushion):

保留Crazylight Boost 2015相同的中底,採用前EVA、後Boost的配置方式,後腳掌豐厚的Boost令人感到滿足,減緩著地的衝擊十分顯著,但近期多款adidas的鞋墊實在過於輕薄,猶如紙片般的鞋墊影響穿著舒適度,不論前、後腳掌皆可感受明顯偏硬的腳感。建議各位可以替換鞋墊,會大幅提升整體腳感(任一廠牌、價位的鞋墊,穿著腳感皆勝過原鞋鞋墊)。

※註:測試及評分仍使用原鞋鞋墊

 

後腳掌Boost提供優異的反饋及緩震能力
後腳掌Boost提供優異的反饋及緩震能力

 
 
 
反 應(Responsiveness):

許多鞋友不喜歡EVA這類型發泡材質較硬的腳感,但作為後衛用鞋,這樣的配置有助於提供穿著者更迅速的啟動、變向移動。除此之外,Crazylight Boost 2.5 Low場地感(court feel)同樣突出,腳感已非常接近同品牌Crazyquick的水準。
 
十分貼地的場地感,啟動迅速俐落
十分貼地的場地感,啟動迅速俐落

 
 
 
包 覆(Lockdown):

從鞋舌、鞋領、踝部的增量填充物,到鞋面Primeknit的編織厚度、密度,完全修正前代最令人詬病的包覆問題,鞋內多處填充物帶給雙腳扎實的舒適安全感。唯一的多餘空間出現在鞋舌,過厚的填充物使鞋舌形狀固定,無法配合腳踝的扭動提供完整的包覆。

Crazylight Boost 2.5 Low版型與前代2015相同,尺寸偏大,建議挑選小半號較為合適,越合腳越能突顯Primeknit優異的包覆及舒適感。
 

鞋舌與腳踝周圍使用增量的填充物加強包覆及舒適度
鞋舌與腳踝周圍使用增量的填充物加強包覆及舒適度

 
充滿填充物的鞋舌無法貼合踝部,腳踝移動時易產生空隙
充滿填充物的鞋舌無法貼合踝部,腳踝移動時易產生空隙

 
 
 
支 撐(Support):

前代Crazylight Boost 2015除了包覆不足,過度柔軟的鞋面導致支撐不佳也是令人詬病的缺點之一。而Crazylight Boost 2.5 Low先以更密的編織加強鞋面強度,同時在前楦鞋面再額外添加fuse塗層,兼顧鞋面支撐與耐用,本區(即本配色藍色區域)另藏有設計師的巧思,adidas三條線logo區域並未覆蓋fuse塗層,下方正好是腳趾關節處,當你在跑動、切入時幫助鞋面更貼合腳趾彎曲、活動區域,倘若此處改以fuse塗層覆蓋,較硬的fuse塗層無法貼合腳趾區域,進而會出現多餘空間。

腳踝兩側「V」字剪裁,使整個腳踝裸露在外,但Crazylight Boost 2.5 Low踝部加強的填充物與腳後跟電鍍的穩定裝置,從左、右、後三方向牢牢將腳踝托住,在不影響腳踝靈活性的前提下,給予最大程度的保護效果。
 

鞋面Primeknit的編織密度、厚度更勝前代
鞋面Primeknit的編織密度、厚度更勝前代

 
前楦鞋面另添加fuse塗層
前楦鞋面另添加fuse塗層

 
位於腳後跟高質感電鍍穩定裝置
位於腳後跟高質感電鍍穩定裝置

 
StableFrame由中底延伸至腳掌兩側提供穩定效果
StableFrame由中底延伸至腳掌兩側提供穩定效果

 
 
 
總 評(Overall):

從訂價、材質用料、評測成績三個面向分別檢視,Crazylight Boost 2.5 Low皆可被稱為一雙夠水準的優異好鞋。但它也並非完美無缺,為改善前代2015版本不足的包覆和支撐,厚實的填充物及無透氣孔洞的鞋面,阻礙鞋內熱氣排出。幸好透氣不佳對整體性能影響有限,相信多數鞋友會和筆者一樣肯定Crazylight Boost 2.5 Low的改動。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共用底盤」和「.5」代的設計方式無法認同,既然有能力一次到位,為何要先推出缺點明顯的鞋款,再用加強版、季後賽版等方式修正?若是為了商業考量,試問又有多少人會願意購買極為相似的兩種版本?以Crazylight Boost 2.5 Low如此傑出的表現,對照僅在幾個月前發售的Crazylight Boost 2015,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註:Crazylight Boost 2.5 Low在2015年底就已於北美地區販售
 

與2015版相比,Crazylight Boost 2.5 Low表現亮眼許多
與2015版相比,Crazylight Boost 2.5 Low表現亮眼許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