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作為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賽之一(另外三個是NFL、MLB及NHL),球迷遍佈全球,每年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各大國際品牌均爭相贊助及製作相關產品。根據《福布斯》(Forbes)最新公布,2014-2015年度,NBA 30支球隊一共產生了52億美元收入,營運利潤高達9億美元,創下NBA的新高。今年NBA球隊平均市值達12.5億美元,比上一個年度上升19%。而當中,Knicks以市值30億美元成為NBA市值最高的球隊,Lakers則以27億美元緊隨其後,Bulls則以23億美元排在第三位。到底過去一年,NBA如何創造出如此何觀的收入,有何經濟活動呢﹖

圖片:NBA

去年NBA與不同的跨國企業簽定了不同的合作,當中不缺巨額合同。例如去年12月,百事取代了可口可樂,成為NBA的飲品合作伙伴,並結束了NBA與可口可樂28年的合作關係;跨國啤酒生產集團Anheuser-Busch InBev與NBA延長四年合作關係;瑞士手錶公司Tissot亦在去年10月,以6年2億美元合約,成為NBA首個大會指定計時。美國行動網絡營運商Verizon亦在去年11月份,以一紙3年4億美元合約,從另一行動網絡營運商Sprint手上搶去NBA的合作權。NBA會向Verizon的指定移動通訊用戶提供NBA賽事片段。而去年6月,體育品牌Nike更與NBA簽署合約,成功取代adidas成為NBA的官方合作伙伴,合約將於2017-2018年度生效。據報有關合約長達8年,每年贊助額高達10億美元,遠超於現時adidas每年的4億美元。這些跨國企業的贊助及合作,為NBA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在NBA 30支球隊當中,Knicks以市值30億美元取代去年的Lakers成為NBA市值最高的球隊(去年Knicks排名第二,市值25億美元)。NBA十支市值最高的球隊如下:

1 New York Knicks,市值:約30億美元
2 Los Angeles Lakers,市值:約27億美元
3 Chicago Bulls,市值:約23億美元
4 Boston Celtics,市值:約21億美元
5 Los Angeles Clippers,市值:約20億美元
6 Golden State Warriors,市值:約19億美元
7 Brooklyn Nets,市值:約17億美元
8 Houston Rockets,市值:約15億美元
9 Dallas Mavericks,市值:約14億美元
10 Miami Heat,市值:約13億美元

圖片:網絡圖片

電視轉播收益大幅上升
Knicks的市值上漲原因,主要是來自新簽定的賽事轉播權及冠絕NBA聯盟Premium-seating收益的9000萬美元收入。據《福布斯》公布,今年NBA球隊平均市值達12.5億美元,比去年上升19%,主要是因為與國際媒體的合作收益較去年上升74%。本年度有13支NBA球隊市值超過10億美元,較上一個年度多了兩隊,而兩年前,更只有3支球隊市值超過10億美元。NBA球隊的升值,當中原因,與電視轉播收益的增加有著密切關係。上年度NBA多支球隊均簽署了新的電視轉播合同,合同額大幅度上升之餘,亦保障了球隊未來收入,球隊市值也自然上升。例如Knicks及Hawks今年將履行新的電視轉播合同,據報Hawks與Fox Sports TV簽署的電視轉播合同,每年金額較過往多出三倍。Mavericks與Fox Sports Southwest亦以5000萬美元延長了轉播合同,Magic及Cavaliers亦將於2016-2017年開始新的電視轉播合同。市值排第二名的Lakers近年戰績差劣,加上Kobe Bryant即將退休,但Lakers早於2012年與Time Warner Cable簽下20年36億美元的轉播權,讓他們保持了一定的可觀收入。2017-2018年度,更有10支球隊將會重新簽定新的電視轉播合同,預計到時合同額亦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30支NBA球隊中,29隊均錄得盈利,只有Nets一隊錄得虧損,當中主要原因是去年Nets的球員班費總值9200萬美元,遠超過NBA定下的工資帽,因而需要繳交2000萬美元的奢侈稅。而頭五支市值最高的NBA球隊平均市值約23億美元,是市值最低的五支NBA球隊平均市值的3.5倍,而五年前這項數據是兩倍。

圖片:網絡圖片

海外收益激增
NBA除了在美國本土收益大增外,在海外市場同樣有巨大的增長。近年NBA積極推動國際化,更可說是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賽中最具國際性的比賽,拓展海外市場成為NBA新趨勢。今季NBA開打時,有來自37個不同國家超過100個的國際球員,30支NBA球隊均有國際球員在陣。NBA的比賽於全球多達215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轉播,而NBA聯盟也正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

去年7月,NBA跟中國企業騰訊展開合作,騰訊以5年5億美元及高達2億美元收益共享的合同,奪得NBA轉播權及其他相關合作。據NBA指出,現時中國有多達3億個籃球愛好者,市場潛力極大。而NBA近年在國際市場的積極拓展,也引起了不少美國境外富豪的留意及興趣,並相繼表示對營運NBA球隊有興趣,甚至尋求收購或投資NBA球隊的機會。

雙面刃-2011年勞資條款協議
2011年,NBA勞資雙方達成的勞資條款協議,容許較大市場的球隊向較小市場的球隊分享收益,並大幅降低球隊就球員所需的成本。球隊與球員有關的收入,由過往以57%與球員分拆降低至51%,此舉讓不少NBA球隊的開支減少,收入增加,市值也自然上升。NBA球隊在有關協議定立前的平均市值為3690萬美元,但現時已經倍增三倍至12.5億元。不過有關協議將於2016年12月15日屆滿,雙方均有權跳出合同並另行商議新的協議。

自2011年簽署勞資條款協議後,NBA球員薪金並未有大幅調整,而NBA球員已多次表明他們沒有得到公平及合理的待遇。球員指在NBA球隊困難時他們犧牲自己助了球隊一把,而現時球隊利潤及市值上升,理應向球員作出合利的支薪。隨著電視轉播收益預料於2017-2018年度大增,NBA工資帽預計將由現在約7000萬美元上升至1.08億美元。因此有傳今季NBA賽季結束後,NBA球員會跳出有關協議合同,並與NBA資方重新談判新的勞資協議。

面對有可能的勞資談判,NBA執行主席Adam Silver卻表示樂觀,並指NBA已向NBA球員工會展開溝通,並認為屆時勞資雙方均能得到完滿的安排。

(資料來源:《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