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喬布斯(Steve Jobs)的品格雖然人言人殊,但他對電子科技的貢獻相信無可爭議。他也曾引用上述標題來「勉勵」他的屬下,一切要壓根兒從細微的地方下工夫,無怪乎其品牌的產品外觀及實效兼而有之。老實說,有要求的人就必須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打籃球也不能例外。
近期筆者的活動,包括觀看學界馬拉松比賽及某品牌的暑期大賽選拔,對這句名言有進一步的體會。馬拉松賽事尚在初賽階段,一眾傳統勁旅及本年度在各地區校際比賽名列前茅的球隊仍未露面,不是小覷已上場的隊伍,他們雖然在壓逼性及戰術上較過往進取不少,但把握始終未如理想,問題就出在基訓,這當中球員本身及教練方面也責無旁貸。
即如在暑期大賽選拔,水平可算高了一籌,當中的實力仍見參差,較弱的明顯運、傳、射、防守也有許多改進空間;就算較出色的在技術及意識上仍欠細緻。譬如做一個高位擋切,持球者往往沒按防守者的不同反應而在處理上有所調整,其實只要用心閱讀,許多失誤可以避免。
看官們,在美職的水平,我們經常在硬照上看到搶籃板的球員空中動態多麼有力量,其實如果鏡頭能夠捕捉,就發覺他的隊友往往沒卡位,只是場內的另一名觀眾吧了!你會甘心當個濫竽充數,馬虎了事的球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