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觀賽,屢屢發覺教練在場邊大呼:「轉方向!」然後見到持球者由前場一側將球回傳至弧圈頂的後衛,再傳至前場另一側,差不多大部分的攻勢也是如此。看官可有發覺球的輸送似乎與內線球員沾不上邊,偶然也看到有部分教練會運用高低位的配合,然而大部分的情況也予筆者進攻模式單調及欠立體的感覺。

與其要有能傳球的內線球員才以戰術配合,還是由教練不斷栽培懂輸送的中鋒來得直截了當,筆者素來也不分位置去訓練球員,小個子要練低位單打,高個子也學習各種運球。
先談高位策應(high post):
- 不宜太貼近罰球線接球,否則易為守方球員抄截,再者,反正該球員接球後也不會立即壓籃,犯不著有三秒違例的危機;
- 所取位置要視對方的防守陣式而調整,即如二三聯防與三二聯防,高位策應所佔位置也不盡相同;
- 要學會單手接球,再因應防守者距離而決定作前轉身或後轉身;
- 如遇包夾,要移動持球雙手的位置再決定應甩球還是運球遠離包夾者;
- 要按賽前部署、當時形勢、場內敵我陣容、對方布陣、個人強項而決定接球後的變化(不以重要性排列):
a. 傳球予走後門(backdoor cut) 的隊友;
b. 傳球予低位移動接應的另一內線隊友;
c. 傳球予弱側的外線隊友;
d. 傳球予強側的外線隊友;
e. 與控球後衛配合;
f. 自行投射或突破;
g. 傳球務必多手法及具隱蔽性。
看官們,加油!